在明朝最后的岁月里,一尊精美的铜鎏金龙女立像在宫廷作坊中诞生。这件造像不仅代表了明代佛教造像艺术的巅峰水准,更承载着崇祯皇帝在王朝末日寻求精神慰藉的悲壮故事。
明崇祯 铜鎏金龙女立像 竞拍成交价:HKD 27,074,000
一、明代金铜造像的典范
这尊龙女立像高约尺余,体态丰腴,面容慈祥中透着庄严。工匠采用失蜡法精心铸造,表面施以厚实的鎏金,历经数百年仍金光熠熠。龙女头戴宝冠,身披天衣,璎珞环佩雕刻精细,衣纹流畅自然,展现出明代宫廷造像的典型特征。
最令人惊叹的是造像的面部刻画。龙女双目微垂,嘴角含笑,呈现出悲悯众生的神情。这种神态把握需要工匠极高的艺术造诣,既要表现佛菩萨的庄严,又要体现慈悲为怀的精神内涵。造像的整体比例协调,姿态优雅,既符合佛教造像的仪轨,又融入中国传统审美趣味。
展开剩余60%莲座上的铭文"大明崇祯辛已年虔命御用监恭造"十四字,采用娴熟的錾刻工艺,笔画流畅有力。这不仅是一段简单的纪年文字,更是明代宫廷造像身份的重要标志,见证着那个特定历史时刻的宫廷信仰。
二、流传经历
这尊龙女立像的流传经历同样传奇。它最初供奉在明代宫廷中,随着明朝灭亡而流落民间。后来被美国收藏家杰拉尔丁·洛克菲勒·道奇收藏,成为其吉拉尔达庄园众多珍品之一。
1975年,道奇夫人去世后,其收藏品在苏富比拍卖行举行为期五天的专场拍卖,这尊龙女立像也在其中。它先后由艾伦·哈特曼、伦敦古董商A & J Speelman Oriental Art收藏,最终入藏世德堂。
这样的流传经历,使这尊造像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从中国宫廷到西方收藏,再到回归东方,它的旅程映射着中国艺术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和传播。
三、艺术价值
这尊龙女立像代表了明代金铜造像艺术的最高成就。明代晚期,虽然国势日衰,但工艺技术却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御用监的工匠们运用精湛的失蜡铸造技术,将铜像塑造得栩栩如生。
鎏金工艺尤其值得称道。明代采用汞鎏金法,将金箔与汞混合后涂抹在铜像表面,经加热使汞蒸发,留下金层。这种工艺能使金层附着牢固,历经数百年而不脱落。立像至今金光闪闪,正是这种高超工艺的证明。
发布于:广东省富明证券-买股加杠杆-加杠杆炒股票-配资平台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