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春,都城长安的咸宜观里发生一起命案,作案者竟是年仅25岁的女冠诗人鱼玄机。此案一出,轰动了整个长安城。世人眼中的异类、淫妇,终于要被杀死了。
图片
自恨罗衣掩诗句
咸通时代已至晚唐,王朝已是江河日下,危机四伏,长安城内依旧繁华,人们渴望抓住这颗即将熄灭星星的最后一缕光辉,尽情狂欢。听说此时京城长安的咸宜观里,有一位艳帜高张的美女道士,几乎长安城内所有男人都想见识一下她的风采。
一日,一位年轻文士来到咸宜观,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呈上一首诗。在诗中,他穷搜辞藻,把他想拜访的人比作咏雪的才女谢道韫和身居陋巷却品性高洁的颜回,他恭维的对象就是红透长安的女诗人鱼玄机。
喧喧朱紫杂人寰,独自清吟月色间。
何事玉郎搜藻思,忽将琼韵扣柴关。
白花发咏惭称谢,僻巷深居谬学颜。
不用多情欲相见,松萝高处是前山。
——鱼玄机 《和人次韵》
出门左转,好走不送,全诗一扫早期文风的柔和,显得尖酸刻薄,还带有几分戏谑调侃的意味。
“鱼玄机是很清高的,是很看不上这些无赖之徒的。我虽然作为一个女性,你也应该对我有最基本的尊重,这不是你对我鱼玄机的尊重,是你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在这首诗里边看到了她的清高,这也是有才之人的一个共性”——王士祥(郑州大学教授)
她通过诗句“不用多情欲相见,松萝高处是前山”表达自己的高洁和坚守。其中松罗是指松树和藤萝,在道家语境里多指有道的仙人居住之处。鱼玄机以此抬高自己的身份,想要含蓄地让对方知难而退,她未必看得上那些前来拜访她的人,但这些人中又有多少人真正尊重她呢?
尽管道观中整日高朋满座,她依旧感叹“茫茫九陌无知己”,鱼玄机始终是寂寞的。在她现存的50首诗中,可见“愁”字17处,“恨”字11处。这一天,她也愁、也恨,不过这一次,不是因为男人和爱情。
这一年春日放榜,榜单张贴在了崇真观南楼,鱼玄机游春至此。
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鱼玄机 《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在唐朝女诗人写的那么多的诗当中,你要问哪个我印象最深刻,就是这两句我印象最深刻。那意思就是说,我空有一肚子的才华,我要是去参加科举的话,我也能像他们一样高中金榜。然后我也能在雁塔、在崇祯观能来提名。那我现在没办法,罗衣是女子的衣服,我这满腹的才华被我这身女装给彻底的掩盖住,我只能去抬起头来羡慕你们这些中榜的这些进士们,这就反映出她的那种女性意识。一句话,我们不缺的是才华,我们缺的是社会的条件”——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是她渴望像男人一样有平等的权利,为这个国家来贡献我的力量,这是她对自我能力的一个认知,也是对这个时代、对科举制度的不满,甚至是愤恨”——王士祥(郑州大学教授)
在迄今为止的人生中,有一次也没有庆幸过没生为女人的男人吗?有一次也未曾抱怨过身为女人而吃了亏的女人吗?绿翘,你知道吗?武德(公元618年—626年)、贞观时期(公元627年—649年),女人们出门还要戴着幕篱呢,长长的帽巾可是要把全身都要遮住,可不能让外人看见你的脸。永徽(公元650年)之后,改了帽巾较短的帏帽,到了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1年),女人们出门终于可以把脸露出来,甚至可以露出头发,穿上男装。女人可以和男人穿一样的衣服,似乎真有一些平等的意味了,仿佛对我们的控制和束缚也越来越少了。可是我不甘心,女人为什么天生就比男人差?女人为何偏偏要满足于男人只给予她的东西呢?
读书、交游、仕途,是当时社会衡量一位诗人成名的三要素。与李郢端公同巷,居止接近,诗筒往反。在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传》中,我们看到了对鱼玄机女诗人身份的第一次庄重的认可。如果可以,她也想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一个“恨”字,将男权社会的女性因性别差异而带来的苦痛描写得淋漓尽致。
白居易写过,“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在农业为本、男耕女织的古代社会里,女人在生产劳动中并不占主要地位,经济上的无法独立注定了她们附庸从属的社会地位。当时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只是给男性提供了发挥才学的机会,而罗衣女子纵有万般才能,也不能够攀蟾折桂。
“你在她身上简直能够看到唐朝女子的一个缩影。唐朝才女众多,但是限于性别,限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很多人才华无处去发挥,只能在一些犄角旮旯里边,在一些边边角角的角落里面去畸形地成长”——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有才华的女人能做什么呢?
鱼玄机曾在与同辈姐妹的诗歌唱和中,盛赞光、威、裒(póu)三姐妹美如西子、才比文姬,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欣赏,可又感慨她们拥有这么出众的才华,为何要生为女儿身呢?
恐向瑶池曾作女,谪来尘世未为男。
——鱼玄机 节选《光、威、裒姊妹三人少孤而始妍乃有是作》
那么,有才华的女人还能做什么呢?
诗歌使鱼玄机获得了一条自我情感的宣泄之路,但即便是作为一名女性主体意识已经萌芽的诗人,她还是无法突破男权伦理给女性婚恋设置的牢笼。鱼玄机对婚姻孜孜不倦地追求,在感情之网中的苦苦挣扎,都在她的诗作中反复吟咏。
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露清。
月中邻乐响,楼上远山明。
珍簟凉风著,瑶琴寄恨生。
嵇君懒书札,底物慰秋情。
——鱼玄机 《寄飞卿》
西风渐起,竹席生凉,她心心念念的郎君如嵇康一般清峻,却懒于书札。没有他的回信,该拿什么来慰藉秋日里的漫天愁思呢?字里行间流露出不一般的亲昵,诗里她怨嗔的嵇君,其实正是我们所熟知的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这是她结交的文人中名气最大的一位。
“温庭筠这个人,我觉得是唐朝诗人当中的一个另类。这个人首先才华横溢,但是行为放浪不羁,而且这个人文思敏捷,所以他有个特点,他做文章是又好又快。所以为了彰显这一点,他嘚瑟,他去考场上做枪手,他帮别人答卷,看都看不住他这么个人。所以说这么个放浪形态的人,你可以想象这个人留恋于风情场所,那简直是顺理成章的一件事情,(他)有点行为艺术的那个感觉,用自己的行为去讽刺当时整个社会。因此他跟鱼玄机之间有很多的唱和往来,在我看来是一点也不奇怪”——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秋夜寄出的信,不知是否收到了回复。转眼冬至,寂寞萧索的长夜里,女诗人难以入眠,提笔又写下了《冬夜寄温飞卿》。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
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
——鱼玄机 《冬夜寄温飞卿》
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栖,这里诗人比喻自己无处栖身,渴望将自己托付给一个可靠的人。很明显,在鱼玄机的诗作环境里,温庭筠应是位不一般的朋友。然而在《温庭筠集》里,我们却没有找到关于鱼玄机的只言片语。
“没有写过是不是表明温庭筠就不重视鱼玄机,我们不要用默证法来研究历史,他当年写了多少诗,总量是多少,我们并不知道,究竟百分之多少留到了现在,我们也也不也不清楚。我们绝对不能因为现存的温庭筠的诗当中没有写给鱼玄机的,我们就说他从来没有写过给鱼玄机的诗,这个不好做这样的论断。所以我们只能说,这件事情我们暂且地搁置不论。不过话又说回来,温庭筠与鱼玄机之间应该有着较深的交往,这一点应该是确凿无疑的”——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飞卿,只有你懂我,对吧?飞卿,我会给你写信的。
或许对那时的鱼玄机来说,也曾以为温庭筠可能是值得她托付的有心郎。
不是告诉过你,待客人来,要告诉他我去了哪里吗?
是的,我告诉他您不在,他就走了。
真的?
自从侍候您以来,我的行为一直检点,没有您所怀疑的那些过失。而且今天客人来的时候,我也只是隔着窗子告诉他炼师不在,他什么都没说就走了。我同您修行,早就没有情爱之心了,请您不要怀疑我。
你还不说实话,说不说?
炼师还想求三清仙境的长生之道,却又忘不了情爱之花,反而以恶毒的猜疑之心诬害贞洁正派的女子。看来我绿翘今日就要死在你的手上了。倘若上天有灵,谁又能到阴曹阻住我的魂魄?我绝不会白白丧生,放纵你在人间淫乐。
“这个话,在鱼玄机听来就是对她的讽刺。同样在道观里边,你看你,整天跟男人唱和往来,你看我洁身自好。所以她把这个绿翘就下狠手打,结果失手,把绿翘给打死了”——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鱼玄机妒杀婢女的案件,最早被记录在小说《三水小牍》中,这是一部传奇小说集,此书搜集了当时社会上流传的奇人异事、神灵鬼怪等内容。撰者是皇甫枚,他大约生活在大中末年,是唐朝灭亡后的一段时间,距离鱼玄机生活的时代非常接近。
“尤其是绿翘所说的话,十来岁的小姑娘,那么义正言辞(词严),那么逻辑严密,这个可能性不是太大。作为写小说这个人,我们写小说的目的,你首先得吸引人。我们今天写个帖子,发网上还想让点赞人多点,那你唯一的(办法)就是写的好一点。那么这个过程中,就有可能有皇甫枚的再创造”——王士祥(郑州大学教授)
“《三水小犊》虽然是一个笔记小说,但是我们也知道,笔记小说并不全然都是虚构,有很多记载的真实的历史事件。那如果不是因为这件事,那你说鱼玄机是怎么被人家司法给处死的?”——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鱼玄机出身卑微,在封建门第、婚姻制度、妻妾制度的压迫下,遭受着爱情和婚姻的种种不幸。她虽有才情和美貌,有机会同士大夫交往,但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人们往往只把她当作风月场所中的相好。即使得一知己,也会碍于种种压力无法托付终身,每次的真心付出都只换来被抛弃的结局。
“你别看她外在表现似乎很强大,她内心非常的脆弱敏感,就是因为她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最后她只能选择这样的一个生存方式。可是这个生存方式,在当时的人的眼睛里头,那就是一种离经叛道的生活方式。这个事可以说表面上过得去就可以,但是你如果在当面给她提出来,你可以看得出鱼玄机内心是非常敏感的,你一揭这个伤疤,她就感到痛,她一感到痛,她就失去理智,导致了自己的这个悲剧”——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在男权社会中,反复挣扎碰撞的鱼玄机,最终再也无力反抗,她把心中积压的所有愤恨与不甘,全部倾泄在比她更卑微弱小的同类身上。
诸奴婢有罪,其主不请官司而杀者,杖一百。无罪而杀者,徒一年。——节选《唐律疏议》
“这里边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京兆尹为什么一定要杀死鱼玄机?鱼玄机这个事出来了之后,被人揭发了,很多人是替鱼玄机去说情的。这里边有相当多,就是当时的这些朝中的大臣、士大夫。可是在京兆尹温璋的眼睛里看来,你这个事情,越多的士大夫给你求情,我越要把你给处死。因为越多士大夫求情,越证明你这个女子了不得,你这个社交范围太广、太高档了,以至于你这么一个带有青楼色彩的女子,竟然能惊动这么多大人物为你说情,由此可见你这个家伙危害甚大。所以对于他来说,反倒要把鱼玄机给处死。越到晚唐,这些士大夫越讲刚常伦理,越是强化儒家的这个道德价值观。在这种背景之下,鱼玄机等于是撞上了、没办法”——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咸通九年(公元868年),长安城的西市里,一年一度的秋斩如期进行。
鱼玄机被戮后,她的作品被结集成书。
正史没有姓名,案件扑朔迷离,书上的寥寥几笔便是她短暂的一生。幸运的是,她的49首作品被收录在一册《唐女郎鱼玄机诗》中。在诗中,她大胆地披露了自己在爱情与生活上的理想、追求、苦恼和怨恨。透过一首首情真意切的诗篇,可以让人们一窥她的喜怒哀乐,感受她的感受。
“我就四个字,生不逢时。这么一个女子,如此聪明,如此富有才华,而且有那么强的自主意识,如果活到我们现在,她一定大有作为”——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在女权世界里面,她应该是个先驱性的人物,她反抗的不是李亿,反抗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人,她反抗的是那个时代。鱼玄机的悲剧是必然的,因为她生活在那个不允许她生长的文化土壤之中”——王士祥(郑州大学教授)
“那样的一个时代当中,你又有那样的一个受伤的感情经历,可以说当时的世界上的每件事都在跟她作对,她可能在很多事上都做了抗争,但是你抗争不过这个时代”——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世人不解,知音难求,时间在花开最灿烂的时刻停止。
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
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
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
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
——鱼玄机 《卖残牡丹》
只因有爱,才有执着
-----持续更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富明证券-买股加杠杆-加杠杆炒股票-配资平台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