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语影坛,舒淇这个名字早已是观众熟悉的符号。她是金马影后,是多部经典电影的女主角,也是红毯上永远闪耀的女星。但就在今年,舒淇选择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以导演的身份,交出了她的第一部电影长片《女孩》。
这部影片不只是一次跨界尝试,更是一场真诚的心灵探寻。日前,《女孩》发布片段,并确认入围釜山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同时将在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中完成全球首映。对于一位导演处女作来说,这样的成绩足以令人侧目,也让无数观众对影片内容充满期待。
一段荒废角落里的“追寻”在片段中,镜头跟随小女孩林小丽(白小樱 饰)追逐一只流浪猫的身影,穿越杂草丛生的荒地,透过破碎的砖缝,她看见了另一名女孩李莉莉(林品彤 饰)。这一幕寂静却充满象征意味:荒废的空间,像是童年心灵的投影,而那个“透过缝隙看到的女孩”,则像是生命里渴望的另一种可能。
展开剩余78%舒淇在谈及影片时直言,《女孩》是一场关于原生家庭影响力的对话。她点出了许多女性成长中不被外界看见的痛苦:童年的伤痕、家庭的重压、无法自洽的矛盾……这些无形的力量塑造了一个人的性格,也困住了她们的未来。
影片借由两位小女孩的相遇,把这种“代际的伤痛”放大。林小丽的母亲阿娟(由歌手9m88出演),曾经也拥有梦想和渴望,却在生活的无情碾压下被迫屈服。母亲的未竟之梦,投射在女儿的身上,形成一种循环的伤害。女孩与母亲,看似对立,实则如同镜子,彼此映照,却同样无力挣脱。
舒淇的选择:直面女性伤痛熟悉舒淇的影迷都知道,她的演艺生涯中曾演绎过无数复杂的女性角色。她能在《最好的时光》中展现女性的孤独与欲望,也能在《刺客聂隐娘》里呈现冷冽与克制。或许正因如此,她才会在导演处女作里,把目光投向“女性成长的伤痛”。
舒淇坦言:“这个故事可能会让很多人想起自己。” 原生家庭的阴影并非个案,尤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台湾,社会环境与家庭结构的碰撞,往往让孩子们背负沉重的无形枷锁。她希望通过影像,让观众看到那些不被讨论的秘密。
更值得注意的是,《女孩》并非完全沉重的叙事。李莉莉的出现,是林小丽人生中的一道光。她自在、不惧眼光,代表着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两个女孩的相遇,像是在阴霾里点亮的一簇火焰,微小,却足以带来希望。
从影后到导演:一次冒险的转身对舒淇来说,转型导演无疑是一次极具风险的决定。她的演技早已得到无数奖项和观众的认可,但导演身份意味着全新的挑战:从剧本打磨、演员选择,到镜头语言、情绪把控,她必须亲自操刀。
然而,也正是因为她长年在片场积累的经验,她更懂得如何与演员沟通,如何在细节中展现情感。片段中那段追随流浪猫的场景,几乎没有对白,却充满张力,这种处理方式也体现了她对影像叙事的敏锐直觉。
更让人惊喜的是,舒淇并没有选择商业化的题材,而是勇敢地把镜头对准了“家庭与成长”的主题。这种带有个人色彩的创作,正是许多优秀导演的第一步。它或许不会迎合所有观众的口味,但一定会留下属于舒淇的独特印记。
结语:真正的勇气,是敢于回望《女孩》不是一部轻松的作品,它谈论的是家庭的裂痕、成长的创伤和代际的困境。但正如舒淇所说,“无论好坏,这些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舒淇,本可以继续作为演员安稳前行,但她选择了以导演的身份,把一段充满疼痛却真实的故事带到大银幕上。这份勇气,本身就值得被尊敬。
也许《女孩》不会成为票房奇迹,但它一定会触动那些曾在家庭阴影中挣扎过的观众。因为电影的意义,从来不只是娱乐,它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共鸣。
舒淇用导演处女作告诉我们:
成长的伤痛不该被掩盖,而面对它,就是走向和解的第一步。
发布于:山东省富明证券-买股加杠杆-加杠杆炒股票-配资平台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